区块链+医疗,是真创新还是伪革命?
当区块链技术邂逅医疗行业,一场关于健康数据管理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从比特币的热潮到医疗数据的安全存储,区块链的潜力远超我们的想象。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探讨它如何助力电子病历管理和处方流转,以及在医院落地时可能遇到的挑战。
当区块链技术邂逅医疗行业,一场关于健康数据管理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从比特币的热潮到医疗数据的安全存储,区块链的潜力远超我们的想象。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探讨它如何助力电子病历管理和处方流转,以及在医院落地时可能遇到的挑战。
最近参与的医院项目中有涉及到区块链这块的技术服务应用,所以我很好奇大家,当你们头一回听到区块链,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换做是我,我最先想到的也是那个1个币能买1套房的BTC吧,至今比特币价格还是很坚挺的。
其实,区块链概念最早确实是从比特币衍生出来的,但截至现在区块链技术已不再是局限于所谓的挖矿了,在医疗行业中也是开始逐渐开始崭露头角。据艾瑞网咨询预测,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9万亿元。
在此背景下,区块链技术能不能从神秘的幕后走向台前,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和改革呢?
下面我浅谈下对区块链+医疗的理解,以及区块链在医院中有哪些场景更易落地。
一、区块链的特征
展开全文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只有一句话:去中心化。什么是去中心化,一个组织,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boss,没有leader,也没有下属,这就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场景,由各个节点构成一张网络,网络又必须由各个节点链接。
除了去中心化,还有不可篡改,可溯源,透明性,分布式存储,智能合约。这么些专业的术语是不是听着就很容易迷糊?你说那些医学出身的医生、护士、信息科人员能听懂吗?能理解这里面的业务流转吗?要是直接给她一套系统能玩得转吗?让我们带着疑问接着往下看。
二、区块链+医疗能应用于哪些场景
区块链能应用于医疗中的场景应该很多,但我能想到以及比较好落地的应用场景就是电子病历管理和处方管理。
2.1 区块链+电子病历管理
区块链采用数据多节点、分布式存储的方式,保证用户信息真实、完整和不可篡改。患者在就医时,可直接查看历史数据,无需进行二次检查。那为什么是电子病历这块呢,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保存期不得少于十五年。同时根据法律规定,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三十年,遗失或损坏均为院方责任。
对于医院来说政策层面的合规性支出是硬性支出不得不做。对于患者来说我们在治好病出院后就是拍拍屁股就走了,但是对主治医,住院医来说,还要在7天内完成患者的病案归档整理,质控,打印上交等,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值夜班的医生和护士大部分时间都是干这个。整理完上交后还要有专门的病案室进行签收,按目录编码归档以及存储等工作。
那区块链在这个场景中切入业务系统是不是更容易有落地场景?既有政策,有需求,有效率提升,有资金。当然医院现状对于电子病历的纸质管理,打印,运输存储也是需要成本,购置区块链应用服务也是需要服务资源成本。除了成本的对比,还存在其它的方面因素。
2.2 区块链+处方管理
区块链电子处方确实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安全,可以让患者拿着处方单在外面药房抓药,实现医院和医药信息互通、实时共享。
根据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开始实行的医药分离改革说起,改革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患者拿药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拿到处方之后既可以在医院采购药品,也可以在市面上的药房进行买药。
对于一些长期需要服用同一款药(如降压药)的慢病患者来说,可以在一个病程周期遵医嘱购药服用,不需要多次往返医院开具处方,还能减免每次会诊的挂号费,诊疗费。当然你说让医生写一张纸质处方给你,那确实是在很多小县城,会出现这种场景,纸质终究会有保存不善,易丢失的风险。
三、区块链在医院落地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3.1 技术层面的挑战
1)数据存储与管理:由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需要将传统的存储在本院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数据,共享存储在多个节点上,会间接增加了存储成本,还可能导致数据冗余和管理的复杂性,如何有效地存储和检索大量健康数据对于医院和系统厂商是一个挑战。
2)隐私保护:医疗数据具有高度的私密性和敏感性,如何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数据共享是关键问题。尽管区块链具有防篡改和不可逆性的特点,但其本身的可扩展性和隐私保护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大部分的医疗数据都是各自存储在本地,若实现共享后出现数据泄露问题,那这个问题是找提供共享的医院还是应用医院呢?
推诿,扯皮,溯源也挺费时费力,对于医院之间来讲,没事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若出现问题时,特别是现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情况,这也会间接造成医院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有所保留,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给自己找麻烦。
或者电子病历共享借阅不上链,我反而对接市卫健委统辖的区域信息平台,要出问题直接找上级去。这对医院他们来说也是一条折中的路。
3.2 政策层面的挑战
1)标准和法规缺失。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法规来规范区块链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这使得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变得困难。最近在网上搜索到深圳链协有在倡议建设团体标准立项。好的技术总还是需要有人牵头去推动落地商业化使用。非盈利的社会性协会严格上来说不能算是国字头单位,其中商业+研究的属性会过重一些。
2)政策层面应用推动。三甲公立型医院原则上都是大多以市级卫健委,医保局等局委,发出的红头文件来落实执行,一些非社会团体协会的意见,可能更多是基于专家建议的一种参考,医院的做法通常就是想看其它医院做了没有,等他们做了我们再跟上。所以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政策这块指导建议,加上各科室对创新技术的理解不透彻,现在的信息科,业务科室都是对产品要求越来越严格,也不愿意轻易的替换现有的工作模式,除非咱们的产品真的能够从应用层面达到降本增效的显著效果。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都不违过。
3.3 操作层面的挑战
1)使用方接受程度。传统医疗体系中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区块链的了解有限,特别这种新兴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和宣传才能使其被广泛采用。比如上线一套患者手写签名管理系统,光试点科室运行到全院推广可能就要3个月到半年时间。
加上医生最擅长的还是自己专业的事宜,跟她聊病理,手术能一天一夜不合嘴,要是学习新系统除非每天必须操作、特高频的那种(比如移动云签,移动护理,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等系统),不然就是学了忘,再学再忘,还学还忘,算了等护士长先学会再教我等吧。
2)系统集成:比如将区块链技术与现有的电子病案管理系统进行集成,也会存在一定的技术,需要在不影响业务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解决各种兼容性的问题等。
四、对于区块链+医疗应用的个人不成熟想法
区块链在医疗中确实有好处还是有应用的巨大潜力,国家一直倡导的数据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多级共享,在区块链技术中是能够看到希望的前景。除了面向医院电子病案和处方管理的场景,我觉得在穿戴设备监测共享和三级转诊复诊这2个场景中也是存在可落地的场景。
4.1 穿戴设备监测共享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医院都成立了胸痛卒中中心,而且优先治疗最高。现在的40,50岁的壮年人也时常出现案例,脑梗、心梗的出现已经慢慢地壮年化,年轻的时候就业,生活压力,通过透支身体来换取金钱。
以冠心病、心脏疾病为例,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穿戴设备能够抛开手机,完全独立起来,能够将人体在行进、跑步、游泳、登山等不同运动场景中的心跳,心电图、血氧变化数据记录下来。
通过对这些活动数据进行评估,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和第三方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实现对这部分病人健康数据跟踪与提醒。实现对人体健康的示警,当心跳不在正常频率范围内,智能穿戴设备都能够及时发现,若达到危机值则直接通知最近的三甲医院胸痛卒中中心开启急救救护了。
4.2 三级转诊复诊
特别是县级-市级-省级医院之间如果能够通过区块链将电子病历,影像,检测等文书实现共享互认,比如在县级做了初步急救检查,转诊到市里三级医院,最后因设备缺乏再次转诊到省级三甲医院,很多时候都是家属带着医院给出的各种厚厚的纸质病历,跟着救护车一起上医院,最后还要在省级医院中又重复做了一些检查。
虽然能刷医保,但医保飞检常态化,现在也是重点抓医院科室过度滥用检查、检验了。
或者在省级医院看完病,回到县级医院疗养进行复查时,县级的主治医生,直接通过授权进行查看患者在省级医院的病历,不需要患者带着厚厚的纸质病历打印后来回跑。
区块链+医疗是一项新的创新技术,至少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是创新的吧,其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被大家认可和理解。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以上全是我个人的愚见,仅仅是代表自己的思考及总结。
作者:林裕虎,公众号:胖虎的康源之路
本文由 @林裕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评论